卢那察尔斯基 Анато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Луначарский1875—1933 亦译“卢那卡尔斯基”。苏联社会活动家、文艺理论家和哲学家。1892年在基辅加入社会民主主义组织。1903年后成为布尔什维克。1904年后参加《前进报》、《无产者报》和《新生活报》编辑部工作。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参加《前进》杂志的编辑工作,提倡造神说。1911年退出“前进派”,建立“无产阶级文学”集团。1917年初重新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至1929年任教育人民委员,后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席。1930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曾被任命为苏联驻西班牙全权代表。他的哲学著作《宗教和社会主义》宣扬马赫主义和造神说,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和宗教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社会主义新宗教。认为只有使社会主义具有“最高的宗教形式”,才易于为人们所接受。美学思想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十月革命前,积极支持现实主义文学,反对纯艺术,倡导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美学。但受到经验批判主义实证主义和唯美主义影响,在早期著作《实证美学概论》(1904)中,认为美学是“生物学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十月革命后,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苏联的传播和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最先阐发了列宁的美学、文艺思想,认为艺术作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艺术要为革命的政治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全面分析了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历史地位,反对未来派、无产阶级文化派全盘否定文化遗产的主张,提出并论证了“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的新创作方法,后又参与讨论并确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在文艺批评上,主张革命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主要著作还有《理查德·阿芬那留斯、安·卢那察尔斯基对纯粹经验批判的通俗叙述》(1908)和文艺论著结集《论文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