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 interization 美学上指外界的客体美和人的审美、创造美的实践向内部心理的转化。原是心理学概念,由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Леонтьев, 1903—1979)提出。他在《活动·意识·个性》中指出,内部思维过程乃是“外部实践内化和特殊改变”的结果,是“人对现实及其变化的一种占有形式”。20世纪80年代,内化被运用于我国审美心理学的研究。一般认为人的审美、创造美的活动有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外部活动是人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实践活动,内部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审美心理活动是客体美和人的审美、创造美的实践转化为内部心理的结果,是内化以后发生的。内化的内容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内化的过程包括同化、顺应、接纳或排斥。内化即对象的心理化,实践行为的意识化,客体的主体化,也是心理的对象化。内化的结果是产生审美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形成审美经验、态度、观念、能力等,并构成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