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共鸣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共鸣 sympathy 美学上指审美中主客体的思想、情感契合相通、和谐一致的心理现象。原是物理学、声学术语,指一组声波频率相同的共振器中,一物振动引起他物随之振动,发生共鸣现象。汉代董仲舒用“物以类应”、“气同则会”、“声比则应”、“五音比而自鸣”解释审美共鸣;后世美学中的“心心相印”、“感同身受”、“情意相投”、“物我同一”都是指共鸣。在外国美学中,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认为心理和谐与外物和谐同声相应便产生共鸣和美感;英国休谟用人类共有的“同情心”来解释共鸣;德国康德认为人们之间的“先验的共通感”是共鸣的基础;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美学认为审美心理的力和场同外物物理的力和场有同形同构关系而形成共鸣;瑞士荣格认为人们从艺术表现的“集体无意识原型”中唤醒自己心中固有的“集体无意识原型”,便发生顿悟和共鸣。诸说都指出共鸣是主客体思想、情感上的契合一致,是种肯定性的审美体验,但未能揭示它的实质。审美共鸣的客观条件是对象情志具有震撼心灵的感染力量,开放性地外扩散给审美者,与审美者的情志具有类似性,适应审美者的审美需要、审美情趣,表现出它的客观制约性、特定指向性和不随意性。主观条件是主体具有相应的生理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有相似的实践经验、审美经验、生活处境,有相通的思想、情感、情绪和相应的审美能力,对对象产生肯定的评估、态度等。审美共鸣的过程是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统一。主体在认识中理解对象,通过联想、想像沟通物我的联系,缩短、消弭心理距离,激起自我意识,认同、表同于对象,并展开移情活动,将自己的情感内扩散于对象,从对象中发现、印证、实现自己,从而达到心心相印、物我统一的境界。审美共鸣具有多种形态:有时主客体的处境、情志高度一致,发生全身心的共鸣,但同中又保存着异;有时则是有选择地选取对象的一端,在某些方面发生局部的共鸣;有时主体将对象的特定情志加以类型化、抽象化、普遍化,忽视其不同己的内容,而在某些情感、情绪的类型上发生共鸣。共鸣是产生审美感染力和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