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增嘏 1903—1984 中国哲学家。生于浙江绍兴。1923年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学堂,1923—1928年就学于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获斯坦福大学学士学位,1927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28—1937年在上海先后任中国公学、大同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暨南大学等校教授,并任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编辑、《论语》主编、英文《天下月刊》编辑。1942—1984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44年到新中国成立初,任复旦大学外语系主任、图书馆馆长;1956年参加创办复旦大学哲学系,兼任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主任、逻辑学教研室主任。讲授西方哲学与逻辑学,培养了大批西方哲学的研究教学人才。1932年所著的《西洋哲学小史》将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作了简明的论述,对普及西方哲学的知识起了一定作用。1956年出版《不可知论批判》,把不可知论的观点追溯到古希腊的怀疑论,而以休谟与康德的不可知论作为论述的重点,对广大读者明确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有推动作用。后任《西方哲学史》主编,为该书订立了编写方针。认为哲学史教科书不仅应阐明作为上层建筑的哲学反映客观经济存在的关系,还需要着重说明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性,并应提供忠实的原始材料,使读者理解哲学家的真实的、而不是由他人概括出来的思想。主要著作还有《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分析”方法》(1963)等;主要译著有《宇宙发展史概论》(1972,与人合译)、《哥白尼和日心说》(1973)、《爱因斯坦论著选编》(1973)、《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1974)、《华莱士著作集》(1975)、梅森著《自然科学史》(1977)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