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 1190—1257 金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兴定进士,曾任金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专事著述,诗词风格沉郁。在美学上重视诗歌的审美特征,强调真情实感。认为“故由心而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也。三者相为一”(《遗山先生文集·杨叔能小亨集序》)。审美创造过程以“情”为中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同上)。又提出真情实感来自亲身经历的生活实践,“眼处心生句自神”(《遗山先生文集·论诗三十首》)。把“情实心诚”与“温柔敦厚”的诗教相联系,在重视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的前提下,强调诗歌的情感性,表现出“情”“理”统一的传统美学观点。要求作家表现性情像唐诗那样“责之愈深,其旨愈婉,怨之愈深,其辞愈缓”(《杨叔能小亨集序》),合乎风雅之旨。强调“天然”、“真淳”,提倡醇雅、高古、崇高自然之美和阳壮之美。有《遗山先生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