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艺术 happening 现代西方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活跃于西方。指这样一种艺术,“就是事情的发生,它们的形式是开放的,流动的,不寻求什么,也不得到什么。它们仅表演一次或几次,然后永远消失,由新的作品取而代之”。该词最早出现于其代表人物卡普罗(Allan Kaprow, 1927— )1959年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中。同年10月,卡普罗在纽约的鲁本艺术馆展出了《六个部分的十八种偶发艺术》,从此引发偶发艺术的流行。偶发艺术又可以被视为一种艺术生活,它的理想在于摆脱传统绘画,向观众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和对象,包括人们本身、衣服、居室等,并充分利用视觉、声音、运动、气味、触觉等特殊实体。偶发艺术希望结合艺术与生活为一体,把观众行为视为作品环境的一部分。有人又把偶发艺术称为表演艺术,但它不同于戏剧作品。偶发艺术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达达主义的某些艺术观念。凯奇(John Cage)与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berg, 1925— )、坎宁安(Merce Cunningham)于1952年创作了美国第一件偶发艺术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