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 information society 亦称“信息化社会”。以信息价值的产生为中心、使社会和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社会。是当代西方学者提出的社会学概念。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奈斯比特1982年出版《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阐述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把工业化社会之后的美国未来发展趋势归纳成十个方向,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工业社会已变成信息社会。奈斯比特认为,信息社会始于1956—1957年。世界上有两个重要事件标志着工业时代的结束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一是1956年美国从事技术管理和事物工作的白领工人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二是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展现了信息革命全球化的前景。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为:(1)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知识,信息成为一种比物质或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和经济成就的关键;(2)价值的增长不再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实现;(3)整个社会将形成通信网络系统,信息将得到广泛交流和充分利用;(4)信息产业将得到高度发展,多数人将从事信息的生产、处理和分配工作;(5)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将由“集中”向“分散”转变,但这种分散以信息联系的极其便利为前提;(6)在信息社会里,人们注意和关心的不是过去和现在,而是将来;(7)信息社会是诉讼密集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