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天 370—447 南朝宋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幼年从学于当时的著名学者徐广。东晋时,先后任参军、浏阳令、宛陵令。入宋,曾为衡阳内史,故被称“何衡阳”。晚年任著作佐郎,官至御史中丞。博通经史,长于历算、音律。曾参与制定“元嘉历”,所创调日法,为唐宋历法家采用。反对佛学鬼神迷信,曾与宗炳、颜延之辩论,批驳佛教世界“空无”论、灵魂不灭说和轮回说。认为佛教讲“空无”是虚伪的,他们虽然口头上讲“空无”,但却欲念未除,害怕“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实际上并没有将一切看成是“空无”的。提出“形神相资”,认为精神不能离开形体独立存在。“形神相资,古人譬以薪火,薪弊火微,薪尽火灭,虽有其妙,岂能独传?”(《答宗居士书》)指出人有是非之辨、仁义之性,为万物之灵,不可能变为别的生物。指出“至于生必有死,形毙神散,犹春荣秋落,四时代换,奚有于更受形哉?”(《达性论》)又以自然界的现象说明“杀生者无恶报、为福者无善应”(《报应问》),证明轮回报应说没有根据。但又认为“三后在天,言精灵之升遐”,使其思想出现矛盾。出于批驳佛教轮回报应说的需要,还提出科学的验证标准:“欲知日月之行,故假察于璇玑;将申幽冥之信,宜取符于见事”(《报应问》)。所著《答宗居士书》、《达性论》、《答颜光禄》、《重答颜光禄》等收入《弘明集》,《报应问》收入《广弘明集》。明张溥编有《何衡阳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