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伯明翰学派
类别 哲学
释义 伯明翰学派     the Birmingham school

西方当代文化批评及美学学派。20世纪60年代中期围绕英国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而形成,以研究通俗文化和媒体而著称。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廉斯、修森(Andreas Huyssen)、莫莱(David Moley)、赫卜森(Dorothy Hobson)等。前期伯明翰学派,由于其成员大多出生于中下层或工人家庭,所以采取与以往精英知识分子不同的态度去对待、研究通俗文化,力图重估其价值。认为过去上层的知识分子之所以攻击通俗文化,是由于他们想一劳永逸地保有自己在原有文化秩序内的权威位置。这些文化精英把“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现代传媒”捆绑在一起加以否定和贬抑,其实质只不过是维护一些业已过时的旧的信条而已。因此他们主张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新的可能性去造就一种真正民主性的文化。该派前期成员还注意对一些亚文化现象研究,如对青少年亚文化的研究,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加之其上的歪曲和误解,在承认“代际”差别的同时,突出了阶级意识的作用。认为青少年的种种“拒绝”与“反抗”只不过停留在象征水平,并不会对统治结构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后期伯明翰学派成员致力于在行为科学指导下用实证的手段进行媒体文化研究,主要是针对传媒对受众的暗中控制和操纵进行揭示。通过一些诸如问卷、 采访、 “文化考察”等貌似客观的手法, 揭开了隐身在“常识”、 “一致”、 “真实”、 “自然”等神话下面的“编码-解码”机制, 主张要在充分理解“编码”意义结构的基础上, 对统治或霸权话语进行全盘的颠覆性诠释。伯明翰学派的文化批判对理解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的特征有一定帮助。该派代表作主要有《文化与社会》(威廉斯)、《巨大的分野之后》(修森)、《举国上下》(莫莱)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6 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