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主义 humanitarianism 欧洲17—18世纪摆脱基督教庇护的一种博爱主义。也被用以讽刺新兴富商通过私人布施以拯救其良心的行为。在伦理学、神学和社会学等方面有不同含义。神学上主要指基督具有人性而不具有神性。在社会学上指自反宗教改革后,商业都市中的一些社团,试图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中进行互助活动。在伦理学上指一种关于人性和人类福利的学说。其理论渊源于沙夫茨伯利、哈奇生关于仁爱是人的本性的观点。认为人并不需要神的帮助即可完美自身的本性。只有人性本身才值得崇拜,人性即上帝,人不必去崇拜神或自然;并认为人的义务只限于人类福利方面,一切寻求减轻人类痛苦,增加人类福利的道德计划,甚至阻止虐待动物的活动,均属于此范畴。现一般泛指以关心人的价值为中心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