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仁-通-平等
类别 哲学
释义 仁-通-平等    

近代谭嗣同对其“仁学”思想体系的概括,又是用于改变和替代“纲常名教之网罗”的社会理想和道德原则。糅合儒家传统的“仁”和近代西方的“以太”概念,并溶入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赋予“仁”以“通”的涵义,“仁以通为第一义。以太也、电也、心力也,皆指出所以通之具”(《仁学》)。另以“通”为“仁”的本质特征,称:“苛仁,自无不通,亦惟通,而仁之量乃可完。”由此确立了“仁即通”、“通则仁”的原则,提出以“平等”作为实现这个原则的基本手段和理想境界。又认为:“通塞之本,惟其仁不仁。”(同上)揭露中国社会之所以网罗重重,皆由于等级所限,人际间阻隔不通,而祸根则在违仁、害仁之纲常名教。故提倡“通”以“冲决网罗”,并具体说明“通有四义”:(1)“中外通”,实现同西方国家的通教、通学、通商;(2)“上下通”,打破上尊下卑的等级界限;(3)“男女内外通”,取消男女有别、宗族之隔;(4)“人我通”,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其中心在争取自由人权,实现平等。强调“通之象为平等”,“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通则仁矣。”(同上)既主张通过“平等”原则达到“仁则通”,又主张破除“对待之词”,由“仁一”而“通”,“然后平等”,进入理想社会和最高的道德境界。在传统的思想形式下,阐发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意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8 15: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