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人类解放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人类解放 human emanicipation 亦称“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所揭示的人和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马克思在1843年《论犹太人问题》中首次提出。他在研究人在现代国家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状况以后,提出了人类解放同政治解放的区别,指出政治解放是专制权力所依靠的封建社会的解体,它是人类解放道路上的一大进步。但政治解放本身还不是人类解放。政治解放意味着国家取消宗教的特权和宣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公民,然而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还是建立在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在这个社会中,人作为私人进行活动,把别人看做工具,把自己也降为工具,成为外力随意摆布的玩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28页)其实仍旧是奴隶制和非人性。“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做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同上书,第443页)在稍后的一些著作中,马克思从各个方面深化了这一基本概念,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中,提出人类解放就是从私有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并把人类解放同无产阶级解放联系起来,指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5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人类解放的实现归结为社会的解放,把人类解放的前景同对社会进行共产主义改造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起来。指出人类解放不仅要从私有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还要从旧式分工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革命和实现人类解放的科学纲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在《论实业制度》(1821)中,傅立叶在《论全世界和谐》(1803)中,都对未来社会作过某些描述,提出过人类解放的某些理想目标,但他们都不懂得实现人类解放所必需的社会条件,不懂得人类解放同无产阶级解放之间的联系,因而他们的“人类解放”只能陷于空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科学的唯物史观,证明人类解放是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任务,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发展中每一个重大进步,历史上新旧社会形态的每一次更迭,人类都争得一定的自由,获得某种程度的解放。但人类解放的可能性及其程度,是受社会发展状况、具体的历史条件制约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在世界范围内推翻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经过社会主义社会,进而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4页)以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这些基本思想被多次重申,并得到扩展和深化。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