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中心论 anthropocentrism 又称“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为事物的中心的理论。其含义伴随着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思考而产生并不断变化发展。古希腊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表达了最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它认为个别的人或人类是万物的尺度,即把人类作为观察事物的中心。文艺复兴时期以后的哲学家提出的大宇宙与小宇宙的学说把人看成小宇宙,认为人反映了整个宇宙,也是人类中心论的表现。各种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创造现实世界,人的精神或人的意志创造整个世界的观点,也反映了这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思想。(1)人是宇宙的中心。即人类在空间范围的意义上处于宇宙中心。是从“地球中心论”的科学假说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反映了人类对自己栖息地的方位的一种判断,如中国古代把宇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方”,认为人类居其“中”;人类意识到了自身与自然的某些区别,如在“五方”说基础上产生的“五行”说,看到了金、木、水、火、土为人所用的现实。(2)人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目的。即人类在“目的”的意义上处于宇宙的中心。如中世纪的神学目的论,《圣经·创世纪》说上帝不仅创造了世界,还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并要他们“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等各种活物”。这种宗教神学的创世纪神话,在世俗世界中获得了关于人类权力的合法解释:人是地球的主人,他拥有“上帝”所赋予的管理、控制和统治自然的权力。(3)按照人类的价值观解释或评价宇宙间的所有事物。即在“价值”的意义上,一切从人的利益和价值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对待其他所有事物。这种观念是近代西方文化的主导观念,是根植于工业文明内部的基本价值观念。它意味着人的中心地位的高扬,包含着把自然界仅仅视为对象性的存在,人类可以随意支配主宰自然的思想,以及通过对自然的征服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