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 1490—1566 明学者。字才伯,号泰泉。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正德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佥事,改督广西学政,后起侍读,掌南京翰林院,擢南京国子祭酒。为学重博约,精通典礼、乐律、词章,并以此为教。认为“学必读书,然后为学”,反对当时“未尝读书而索之空寂杳冥,无由贯彻物理而徒曰致知”(《论学书·与何燕泉书》)。学宗程朱,但在理气论上,反对其理先气后说,认为“理即气也,气之有条不可离者谓之理,理之全体不可离者谓之道。盖通天地,恒古今,无非一气而已”(《东廓语录·原理》)。“岂有理在天地之先而乘气以行,如人乘马者哉。”(《论学书·与林兆泉上元书》)曾与王守仁辨难知行合一。强调“身主于心,心发于意,意萌于知,知起于物”(《论说·格物论》)。指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论学书·答汪方塘思书》)。主张“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东廓语录·原学》)在道与器关系上,认为“道非无形也,无形则与器离而不合”(《论学书·与王分源在用书》)。有《论学书》、《论说》、《东廓语录》、《乐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