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亚历山大(阿芙罗狄的)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亚历山大(阿芙罗狄的) Alexandros Aphrodisieus鼎盛年2世纪末3世纪初 罗马帝国时期希腊哲学家,逍遥学派末期主要代表。亚细亚行省卡里亚地区阿芙罗狄城人。师事美赛那的亚里斯托克勒(Aristocles Messana)等。坚持正统的亚里士多德学说,从公元198年左右开始在雅典讲授哲学,有“亚里士多德第二”之称。主要以注释亚里士多德著作出名,获“评注者”称号。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形而上学》第一卷、《分析前篇》、《论辩篇》(即《正位篇》)等的注释历来受到重视。对形而上学、心理学、神学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有创造性的探讨。为自由意志辩护,反对斯多亚学派的宿命论或人类行为预定论;认为宿命论排除了天命和祈祷的作用。一再强调人类的普遍见解和天赋观念是真理的不可抗拒的证明。吸收了亚里士多德有关灵魂和理智的学说,认为人的思想过程(他称之为“有死的理智”),只有借助于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动的理智”(它与上帝是同一的),才能发挥作用。为亚里士多德的灵魂有各种组成部分的学说辩护,但反对亚里士多德将灵魂中理智(即“努斯”)的起源和本质同灵魂的其他组成部分截然分开;强调灵魂的各种高级能力若无各种低级的能力是不可能存在的,认为这造成灵魂的统一性;因此,他的灵魂观比较接近早期斯多亚学派的倾向唯物主义的见解。在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上,认为个别先于一般,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把精神的本性(如神)置于个别本体项下,认为个别是普遍概念的特有对象;认为普遍概念之为普遍,只存在于理智中,是理智从诸个别中抽象出来的;如理智不去思考,普遍就不存在。把形式和质料的不可分性贯彻到灵魂,认为灵魂无非是生命有机体的形式,它作为肉体的形式和肉体紧密结合,没有肉体就不可能存在;肉体的形式的起源和构成是受到肉体制约的,没有有形体的运动,就没有灵魂的活动。他的灵魂学说,在欧洲自13世纪起,经常引起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接受了亚历山大的见解,主张理智在人的肉体死亡后不再存在。著作有《论灵魂》,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1卷)、《分析前篇》、《论辩篇》的注释。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