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姆 Norman Malcolm1911— 美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学派代表之一。早先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哲学,1933年在哈佛大学为研究生,1938年去英国剑桥大学,深受摩尔、特别是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次年回国,从事日常语言哲学的研究和宣传。致力于必然真理的性质、经验确实性,以及常识、日常语言和哲学的关系的研究。强调日常语言不会自相矛盾,这种语言即使所陈述的事情是假的,也会有一定用途。如果哲学家在研究一个日常语言的概念而得出了违背日常语言的结论,那么这个哲学家是自己犯了错误,而不是日常语言本身的荒谬。认为哲学分析的任务是指出传统哲学家对日常语言的误用,及其错误所在。在进行这种分析时,最有启发性的方式不是研究意义、思想或命题,而是研究用法、证实方式和学习表达方法。主要著作有《哲学和日常语言》(1951)、《回忆维特根斯坦》(1958)、《梦》(1959)、《知识和确实性》(1963)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