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堡学派 Marburg school 新康德主义主要派别之一。创始人为柯亨。1875年,以马堡大学哲学教授柯亨为首的一批哲学家投入了当时在德国哲学中盛行的“回到康德去”的潮流,试图按照新的历史条件,特别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新发展,通过重新解释和改造康德哲学,建立一种以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为基础的哲学。由于他们以马堡大学为活动中心,故称。又由于他们把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归结为先验逻辑问题又被称为“先验逻辑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还有那托尔卜、卡西勒、李伯特、什塔姆列尔、沃尔伦德尔等人。他们的哲学观点各有特色,但大都承认自己实际上是柯亨的学生,基本上都接受以先验方法为基础的柯亨的批判唯心主义观点。他们的先验方法沿袭康德哲学中的先验逻辑倾向,但不同意早期新康德主义者F.A.朗格、赫尔姆霍茨、李普曼对康德的先验心理倾向的发挥,认为这两种倾向是矛盾的。认为哲学的核心问题是阐明数学、自然科学怎样可能、进而阐明道德、艺术、宗教等其他一切知识部门怎样可能。先验方法的根本任务就是揭示各门科学的逻辑规律。这种逻辑是纯粹思维的创造的逻辑。从先验方法出发,他们否定自在之物的客观存在的意义,把它归结为极限概念;否定感觉和感性直观是认识的来源及其与思维的质的区别,把一切归结为纯粹思维的创造。认为作为纯粹思维的产物的无穷小(即数学上的微分),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纯粹知性的逻辑范畴是事物实在性的标准和科学原理真理性的标准,世界万物及其规律都是纯粹思维通过逻辑范畴利用无穷小创造出来的。他们还进一步发挥康德的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伦理学,把它归结为纯粹意志的领域,并用它来解释所有的社会政治问题,提出了伦理学社会主义。该派的先验方法对现代西方哲学中逻辑主义倾向的发展起过较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康德的先验逻辑方法到现代的现象学方法和逻辑分析方法的桥梁。该派的伦理学社会主义理论曾被伯恩施坦等第二国际的领导人当作修正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根据。20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衰落,30年代起,作为独立的学派已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