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 1898—1975 画家、文学家、音乐家。浙江桐乡人。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美术。1921年春,去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海、杭州、重庆、桂林、贵州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工作,先后任上海画院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在美学思想上,认为美与真善全然不同,美在形式。“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美与同情》)。主张艺术起源于“美欲”,把一切艺术的共同点,看做是“美的感情的发现”,认为“美欲说”可以概括解释“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装饰说”等各种艺术美学理论所不能全面说明的原因,“可以一元地说明艺术的起源,且为最根本、最完全的说法”(《艺术的起源》)。在艺术的审美鉴赏问题上,认为艺术的有效用的感觉,第一是“视觉”,第二是“美的感情”,第三是“感情移入”,第四是“美的判断”,第五是“美的批评”。认为“艺术追求美”,“艺术是假象的,非功利的,带客观性,而又带个性,含独创分子,能表现国民性及时代精神的一种美的感情的发现”(《艺术的性状》)。主要美学著作有《丰子恺论艺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