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隐变量理论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隐变量理论 theory of the hidden variable 解释量子力学的一种理论,1951年由巴西物理学家玻姆(David Bohm, 1917—1992)提出。所谓隐变量(hidden variable)或隐参数(hidden parameter)是指用它描述物理实在的较精细状态时,能导出各种唯象定律,但无法用现有观测手段测定的量。隐变量理论就是以隐变量来解释可观察现象的理论。古代的原子论、元气说,近代的化学原子说、物理学中的以太说,以及玻尔兹曼关于唯象热力学的动力论解释都可以说是“隐变量”理论。现代隐变量量子理论则是在探求能够对量子力学统计特征作出说明的完备理论。一般来说,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即量子力学的正统理论,指的是量子力学的数学形式体系加上对其物理内涵的统计诠释。虽然这一理论给出符合实验结果的预言,显示了它的正确性。但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一批物理学家一直怀疑量子力学正统理论对物理实在描述的完备性,并认为量子力学的统计特征来源于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对此可能作出隐变量因果解释。1951年,玻姆受爱因斯坦的启发,提出了对量子力学作因果解释的隐变量理论。此后玻姆进一步完善隐变量量子理论,使它既能重现量子力学正统理论的一切本质特征,又能解释正统理论所不能思考与无法思议的许多问题。玻姆的理论引起了物理学家的广泛重视,同时也导致了隐变量派与正统派之间旷日持久的论战,论战双方分歧的焦点一直是关于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描述的完备性问题。正统派坚持量子力学理论对量子现象的描述是自洽而完备的,反对“画蛇添足”地引入隐变量。隐变量派则坚持量子力学正统理论对物理现象的描述自洽而不完备,为了使理论完备而引入的隐变量将最终导致具有新质内容的物理学。这场论战至今没有结束。隐变量理论的发展,涉及到“实在”、“决定论”和“因果性”等范畴,对哲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