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夫 1899—2001 浙江吴兴人,原名祖燕。早年曾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1923年留学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采矿学硕士。1925年回国后即投黄埔军校,不久任蒋介石的机要秘书。历任国民党中央和政府的调查科长、秘书长、组织部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职。1935年起为国民党中央常委。与其兄陈果夫成立中央俱乐部(即CC)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大陆解放前夕去美国,1968年去台湾任“总统府资政”及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又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孔孟学会理事长等职。为国民党官方理论家。30年代起,相继出版《唯生论》、《生之原理》(又名《唯生论》卷下),提出唯生论的哲学体系和人生学说。抹煞物质与意识的根本区别,歪曲孙中山的生元说,认为“宇宙的本体即生元,生元以生为性,生生不已,化为万物”;宇宙事物的发展皆为“生命之流”的表现;又认为人是生元“最得意的作品”,故生元“生生不已之机,表露于人”,则“成人之性”。进而断定:“人的本质便是仁心”,道德皆“出于我与他人求共生共存之心”(《生之原理》),主张复兴传统儒学的仁义道德,宣扬“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君臣为义”的五伦观念,宣扬由“增情节欲”、“为善去恶”达到“人欲净尽,天理流行”,为蒋介石创导的“国民精神建设”和“新生活运动”提供哲学论证。又以此为据,说“阶级斗争的产生,惟在人不知共生共存之道时!是由于人不能行共生、共存之道而产生的一种道德上的堕落”(同上),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理论。先后参与建立“中国文化建设协会”和“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宣传“中国本位文化”,对十教授署名的《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1934)予以支持,重新挑起东西文化的论战。80年代以来则倡导“中性一元论”的哲学伦理学,为当代台湾三大伦理学派之一。晚年又主持翻译了李约瑟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并致力于传统医学和儒家学说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四书道贯》、《文化运动与民族复兴》、《民族生存的原动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