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焯 1853—1892 清文学家。字赤峰,江苏丹徒人。光绪举人。早年专学杜诗,后攻词。曾选古诗词三千余首辑为二十六卷。定名《六韵集》。词学上强调“尽扫陈言,独标真谛”(《白雨斋词话》卷一)。认为“沉郁”的涵义是:“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凡有所感“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同上)。“沉则不浮,郁则不薄”,视“风”、“骚”为典范,认为其忠厚之至亦沉郁之至。反映出其试图力挽当时虚夸轻佻词风的思想。还以“沉郁”为准则,论析“比”“兴”的特征,认为“比”“兴”不是简单的譬喻和类比,“字字比喻,然不得谓之比也,以词太浅露,未合风人之旨”,“托喻不深,树义不厚,不足以言兴”,“低回深婉,托讽于有意无意之间,可谓精于比义”,“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同上)。词论颇有影响,是常州派理论的总结。有《白雨斋词话》、《白雨斋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