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巴楚米扬 Bиктор Амазаспович Амбарцумян1908—1996 苏联天文学家。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1934年任该校教授,领导天文学教研室。1939年成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41—1943年任列宁格勒大学副校长。1943年加入亚美尼亚科学院,1946年起任比尤拉坎天文台台长。1947年被选为亚美尼亚科学院主席。1953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61—1964年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主要从事天体演化学及其哲学问题研究。40年代末提出星协概念,认为恒星处在不断诞生的过程中,同一星系中所有恒星不是同时形成的。50年代中期提出超密说,认为天体的演化沿着从密到稀的方向进行,并试图以此说明大至总星系小至恒星的形成。60年代起,研究转向星系核和宇宙学。根据星系核的爆发活动,强调宇宙客体的动态不稳定性质。认为在宇宙学中,总星系即宇宙,总星系之外的别的总星系即别的宇宙。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宇宙模型距离现实很远,应建立一种相对论性的、不均匀的、膨胀的、时间上无限的宇宙模型。主要著作有《理论天文物理》(1958)、《宇宙演化的问题》(1968)、《现代宇宙学问题》(1972)、《天体物理学的方法论问题》(1973)、《现代天文学革命和世界观问题》(1975)、《宇宙的演化过程》(1976)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