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东西文化论战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东西文化论战 中国近代关于如何认识和处理东西文化关系的争论。始于近代,“五四”前后争论得尤为激烈。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发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认为中西之不同,非轮船、火车、飞机、声、光、化、电不如西方,实中西思想有根本之差异,中国固有之思想已不适宜于今日之社会。李大钊作《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提出“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的观点,并探讨了东西文明不同的原因。他认为中国文明不适宜于今日,要谋中国之生存,非吸收西洋文明不可,而西洋文明之根本就是“科学”和“民主”。“五四”以后,以胡适为代表的“全盘西化”派,宣扬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鼓吹完全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他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认为西洋文明最大特色是“不知足”、“进取”、“征服自然”、“利用厚生”、“承认物质享受”;而东方文明的特色是“知足”、“保守”、“乐天安命”、“无知”、“安贫守己”等。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则极力颂扬中国的封建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鼓吹走“中国的路,孔家的路”(《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他还认为东西文化的不同是由于“人生路向”的不同,“西方文化由意欲向前要求的精神产生了‘赛因斯’与‘德谟克拉西’两大异采的文化”;“中国文化以意欲自我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印度文化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同上)。主张对西洋文化要“根本改造”,中国文化“要重新拿来”,并说:“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同上)无论胡适或梁漱溟的观点,当时都遭到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批评。陈独秀指出,梁漱溟要把东方文化当作特别优异的东西保存起来,实际上就是“要把国人囚在幽谷里,我们不得不大声疾呼的反对,看他们比曹锟、吴佩孚更为可恶”(《寸铁·精神生活东方文化》)。瞿秋白指出,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有阶级性的,东方文化是“宗法社会之‘自然经济’”、“封建制度政治形式”和“殖民地式的国际地位”等三种元素的综合。中国的封建文化“早已处于崩坏状态之中”,它已经成为“东方民族社会进步之障碍”(《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在30年代,有一派人继续宣扬“全盘西化”论,而一些国民党学者则主张建设“中国本位文化”,都遭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观点,对东西文化、特别是中西文化论战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批判的科学总结,并对如何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他指出:“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吸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83页)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