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三段论格式歌诀 mnemonic verse 中世纪西班牙的彼得在其《逻辑大全》中最早采用的一套有效三段论式的拉丁文名称。为了使人一目了然、便于记忆,他曾用诗文列出。这套名称和助记方法曾为后世的逻辑学著作广泛沿用。彼得所提出的三段论的四个格十九个式(五个弱式用括号表示,共二十四个式)的名称可以列表如下: | 第一格 | 第二格 | 第一式 | Barbara | Cesare | 第二式 | Celarent | Camestres | 第三式 | Darii | Festino | 第四式 | Ferio | Baroco | 第五式 | (Barbari) | (Cesaro) | 第六式 | (Celaront) | (Camestros) | | 第三格 | 第四格 | 第一式 | Darapti | Bramantip | 第二式 | Disamis | Camenes | 第三式 | Datisi | Dimaris | 第四式 | Felapton | Fesapo | 第五式 | Bocardo | Fresison | 第六式 | Ferison | (Calemos) |
这些名称中的符号解释是:(1)每个名称中的三个元音字母,分别表示组成一个三段论的三个判断(A、E、I或O),其排列次序就表示该三段论式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构成次序。如:Barbara表示第一格的AAA式,Celarent表示第一格的EAE式。(2)各个名称的为首字母都不外是B、C、D、F,它们表示一种对应关系。在第一格中以B、C、D、F字母为首的式,分别代表第一格中的四个式;其余各格中以B、C、D、F为首的各式,表示可分别还原为第一格中以B、C、D、F为首的各式。如:以C开头的第二格的Cesare式、Camestres式和第四格的Camenes式,可还原为第一格的以C为首的Celarent式。(3)出现在第二、三、四格名称中的其他辅音字母,是表明把三段论还原为第一格时,位于该辅音字母之前的元音字母所表示的判断应当进行何种运算。如S表示需要简单换位,P表示需要有限制换位,M表示大小前提应当互换位置。(4)在名称中,没有意义的字母是r、t、l、n和不在开头的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