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迭 al-Kindī800—879 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属阿拉伯半岛上铿德族人,出身于库法一地方官家庭。曾在巴士拉求学,后在巴格达的哈里发法庭任职。最早把古希腊哲学引入伊斯兰国家,为中世纪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亦称“胡卡玛学派”)奠基人。对天文学和医学也颇有兴趣。他的思想包括亚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因素,但与同时代的阿维森纳不尽相同。认为通过圣经的启示,先知者的启发,人们可以获得高于哲学修养的知识。在许多情况下,宗教和哲学得出相同的结论,而某些信仰的宗旨仅依赖启示,不可能由理性证明。世界既不是永恒的,它的创造也不是永恒的流出。试图以哲学的方法证明,世界由造物主在时间内从无创造出来,在将来某个时候,按照神圣的特许,世界将消散为无。在认识论上,认为科学认识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逻辑学和数学的认识,第二阶段是自然科学的认识,第三阶段是形而上学的认识。他同意亚里士多德区分积极的理智与消极的理智的观点,并认为后者为前者所实现。并在这种区分的基础上提出第三理智与第四理智,第三理智是推理,第四理智是证明。提出质料、形式、运动、空间、时间五个原始实体的范畴以代替亚里士多德的十个范畴。认为人最有价值的事情是寻求真理,人的自身行为应与真理相一致;人若要获得幸福,除敬畏造物主外,同时须专心求学,勉力为善。曾译普罗提诺《九章集》的第四一六集,并错误地把它说成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因而使这个译本在13世纪以《亚里士多德的神学》之书名而流传。主要著作有《形而上学》、《论第一哲学》、《五本质论》、《论理性》等。其他几何学、天文学、光学、气象学、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均已佚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