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论逻辑 quantum-theoretic logic 应用逻辑的一种。关于量子理论研究中涉及的命题、推理等问题的逻辑。主要是从修正古典逻辑的排中律入手,系统而无矛盾地解释量子领域中“亦此亦彼”现象的一种新的逻辑。量子理论是研究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运动规律的理论。美国贝克霍夫(George David Birkhoof, 1884—1944)和冯·诺伊曼于1936年在《量子力学的逻辑》一文中,最早提出量子论逻辑。他们断言:由于量子物理中的算子代数是非布尔代数特征的,因而古典逻辑不能用于量子物理或其他类似的理论。赖辛巴赫、卡尔纳普等人发展了这一思想。1942年赖辛巴赫为解答微观粒子所特有波粒二像性和测不准特征,提出将三值逻辑用于量子理论。他的基本看法是:如果用古典二值逻辑去解释量子实验特有的测不准等“不确定”现象,会导致因果反常,但是通过使用以“不确定”作为命题的真、假之外的第三值的三值逻辑,就能合理解释量子实验,而不会触犯因果律。在此基础上,赖辛巴赫为了刻画量子现象特有的“亦此亦彼”性质,他在真、假二值之间引进了“不确定”范畴,从而扩充了二值逻辑的真值表并用新的真值表重新定义了一整套内容更为丰富的逻辑联结词,规定了在量子力学中占有特殊地位的10种真值函数,从而建立了量子力学的三值(真、假、不确定)逻辑系统R。这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非古典逻辑。赖辛巴赫并证明了古典的二值逻辑是量子力学的三值逻辑系统R的特殊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