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切尔 Albrecht Ritschl1822—1889 德国哲学家、基督教新教神学家。就学于波恩大学、哈雷大学。1846年起任波恩大学不支薪讲师、教授,后任格廷根大学教授。继施莱尔马赫为现代宗教哲学的创始者。认为哲学与神学有别,基督教以信仰为依据,无需借助于思辨的推论,神的本质不可知,所知的只是神的活动与显现。神格、化身、三位一体、神人两性等均为形而上学问题,非神学的探讨内容。区别理论知识与宗教知识,理论知识来源于人意识中对经验的评价,宗教则属于价值评价范围,只研究满足人心的宗教要求,与客观事实无涉。认为宗教涉及的不是神与人的关系,而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的价值超越于世界,但亦为自然所制约,人的目的不能达到,便产生痛苦,宗教则是解释人心灵上的痛苦。这种理论既反对超越的神学,也反对黑格尔的理性宗教观,转而采取康德的道德宗教理论,以为宗教来源于价值的判断,以道德的规律为依据,否定了思辨与宗教的关系。主要著作有《称义与复和的基督教理论》(3卷,1870—1874)、《施莱尔马赫论宗教的讲话》(1874)、《神学与形而上学》(1881)、《形而上学与教义学》(1882)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