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若镛 1762—1836 朝鲜李朝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的集大成者。字美镛,号茶山,又号与犹堂。出身两班(士族地主阶级)。曾任官职,后被流放18年。晚年退隐,专事著述。从实学立场出发,反对儒学的空理空谈、形式主义。主张结合实际研究学问,以达到“利用厚生”之目的。反对门阀世袭制度,提倡实行土地公有、共同耕作、按劳役多寡分配的闾田制。对社会、经济和宗教等均提出系统的改革方案。哲学上,认为世界起源于物质的气,气即“太极”。“太极”是“天地之胚胎”,有“轻清”和“重浊”之分,谓之“两仪”。主张“两生四者(天、地、水、火)”,“非于四气之外”,“添出个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也”,所以“万物之生皆受气化”。这些思想构成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当时朝鲜哲学上的“理气之争”采取折中态度。认为从世界的本质上看,“气元论”是对的,但从认识过程上看“理元论”也不无道理。曾指出“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变化的原因在于“一阳一阴之谓道者,天之所以生育万物”。具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在文学上,号召发扬民族传统,并写有诗歌两千余首,反映了农民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著作编为《与犹堂全集》传世。主要著作有《孟子要义》、《周易四笺》、《易学绪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