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形而上学探本》 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 亦译《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德国康德著。1785年出版。该书是康德论述其伦理思想的著作,先于其伦理学主要著作《实践理性批判》出版。除“序言”外,分为三个部分:(1)从寻常道德的概念过渡到道德的哲学概念;(2)从通俗的道德哲学过渡到道德的形而上学;(3)从道德的形而上学过渡到实践理性的批判。主要阐明“善良意志”是无条件好的,而财富、荣誉、健康等只是有条件好的。善良意志是道德行为的动力。善良意志在一定的主观限制和阻碍之下而表示出来就是义务。一个人自然地保持生命不算是尽了义务,而在灾祸和绝望之中仍然努力保持生命,才算是尽了义务。义务必须要尊重道德规律,按照道德行事。道德律存在的条件是善良意志,义务观念包含善良意志,出于义务心的行为才具有道德意义。强调达到道德规律的实现,要采取“命令”的形式,即带有责任的强制性。人除了是理性者以外,也有经验生活的成分,不能不为外界的幸福所引诱而违背了义务,因而道德必须是自律的,人自己要决心行善,不为他物所引诱。道德必须以动机为准,而不顾及功利的效果。人凭意志自身颁布律令而行为,因而是自由的。认为由于这样的有理性者共同按照道德规律行事而组成的社会就是目的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