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通种论
类别 哲学
释义 通种论     theory of the communion of genera

古希腊柏拉图后期在《智者篇》中提出的一种理论。对自己前期的理念论有所修正。他在《斐多篇》和《国家篇》的理念论中,认为理念是绝对的,如“大的理念”就是绝对的大,不能和“小的理念”相通(联系)。对立的理念彼此分离而不能相合。在《智者篇》中则认为:对立的最普遍的“种”(即理念或范畴)——以“存在”和“非存在”、“动”和“静”、“同”和“异”为例——是彼此既有区别又相联系,它们是彼此相通的。指出智者研究的不是真正的“存在”,而是“非存在”(即现象和假象)。柏拉图以前自然哲学家认为“存在”是“动”的,而巴门尼德则认为“存在”是“静”的。而他认为“动”和“静”虽彼此对立,“动”不是“静”,“静”不是“动”;“存在”既不是“动”,也不是“静”,但它既可以与“动”、也可以与“静”相结合。“同”和“异”也是彼此对立的,但任何一个“种”都“同”于它自己,而和其他的“种”相“异”;“动”和“静”都是“同”于它自己,又彼此相“异”;所以,“动”和“静”各自可以与“同”和“异”相通,在这点上,“动”和“静”有共同点,它们也是可以彼此联系的。在“存在”、“动”、“静”、“同”、“异”这五个“种”之间,彼此既有区别,又可以互相联系。所谓“非存在”,并不是巴门尼德所说的绝对的不存在(即“无”),而仅是“不定存在”,即和“存在”相“异”的,如“动”不是“静”,它是“非静”,相对于“静”而言,它就是一种“非存在”,“静”相对于“动”而言,也同样是一种“非存在”。“非存在”是“异”于“存在”的“存在”,也是一种“存在”。“非存在”和“存在”也是相通的,“非存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是一种相对的“非存在”的理论。柏拉图的“通种论”与他原来的理念论相比,更接近辩证法的理论,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有深远的影响。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9 19: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