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 毛泽东著。为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8年7月1日的《解放》杂志第43、44期合刊上。不久被译成英文。1939年1月,作者为英译本写了序言。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本书为批驳抗战中的亡国论和速胜论,坚定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而作。它运用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方法,分析中日双方在战争中的四对矛盾,研究敌我消长的变化规律。预见抗日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历史阶段;确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的战略方针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强调不能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武器,而且要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阐述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人民战争思想。在论述“能动性在战争中”问题时,从哲学高度提出:“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本书是毛泽东重要的军事著作,又是哲学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