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名教而任自然 三国魏嵇康的伦理观。《释私论》:“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从自然人性论出发,反对世俗名教纲常,认为“名教”违背“自然”,“非自然之所出”,与人的自然本性相对立。“夫民之性,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故不扰则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难自然好学论》),而名教则以繁文缛节“婴其心”、“检其外”、压抑“从欲为欢”的本性。主张摆脱名教束缚,恢复人的自然本性,“从欲则得自然”(同上)。进而抨击名教之治的虚伪,指出名教“造立仁义”,广开“荣利之涂”,使人“凭尊恃势、不友不师”(《太师箴》),主张“崇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达生任性。认为这样便可“玄化潜通,天人交泰”(《声无哀乐论》),“君臣相忘于上,蒸民家足于下”(《答难养生论》),使人性达到一种不扰、不逼,“默默从道,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声无哀乐论》)的自然素朴的本然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