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距作用说与接触作用说 theory of action at a distance and theory of action by contact 物理学中关于物体相互作用实现方式的两种对立的观点。接触作用说认为,物体间只能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中介物以有限的速度实现相互作用。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以感性直观为基础的接触作用观点占主导地位。超距作用说认为,物体间可以不借助中介物而直接地、瞬时地实现相互作用。它随着牛顿力学的成功而逐渐占优势。以超距作用观点为基础的牛顿力学便于用数学方法处理大量实际问题,但难以解释物质的相互作用通过“非物质”的虚空进行瞬时传递的原因。由此,接触作用说一再被提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由笛卡儿提出的以太说。它认为在绝对不变的原子之间存在着一种连续地充斥整个宇宙空间的介质以太,物体通过它传递相互作用力。19世纪,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表明,电磁相互作用在电磁场中由一点逐渐传播到邻近的一点,其传递速度等于光速,似乎证明了以笛卡儿为代表的接触作用观点的正确性。但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彻底抛弃了机械以太的观点。80年代以来,由于对量子理论中EPR悖论的理论争论和实验研究,似乎表明量子关联现象同超距作用有关,超距作用说与接触作用说的冲突又以新形式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