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赫尔岑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赫尔岑 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Герцен1812—1870 笔名“伊斯康德”(Искандер)。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作家。生于大贵族家庭。1829—1833年在莫斯科大学数理系学习。大学毕业后一年,因被控具有自由思想而被逮捕、流放。流放期间革命思想进一步发展,19世纪40年代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1847年被迫出国,过政治流亡者生活。是1848年法国革命的热情支持者。目睹巴黎工人六月起义的失败,他的“社会主义”理想动摇,一度几乎丧失对欧洲工人阶级的信心,直至晚年才把视线转向工人运动和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国际。1853年在伦敦创办了《自由俄语印刷所》,之后又先后创办《北极星》文艺丛刊(1855—1869年)、《俄罗斯之声》(1856年)和《钟声》(1857—1867年)等刊物,为把俄国从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下解放出来而开展革命鼓动工作。当他认识到1861年沙皇签署的“农民改革”法令自上而下改革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便积极着手准备人民武装起义。1861年底参与筹建了秘密革命组织“土地与自由”社,并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代表契切林、卡韦林等进行了批判,认为俄国可以借助于村社越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种“俄国式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他成了“民粹主义”的奠基人。在哲学上,强调哲学的实践的、社会改造的使命,把脱离现实斗争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称为“科学中的佛教徒”。强调哲学同自然科学的密切联系,指出不以专门科学和经验为依据的哲学,就是幽灵、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而独立于哲学之外的经验,则是材料汇编、财产清册。坚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认识论,认为自然界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阶段,思维的规律是被意识到的存在的规律,脱离人脑之外的纯粹思维是不可能的。在认识方法上坚决反对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片面性,反复论证了两者结合的必要性。继承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传统,同时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将它理解为“革命的代数学”。他的哲学观点力图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并用作论证革命改造现实的武器。列宁称他“已经走到辩证唯物主义跟前,可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前面停住”(《列宁全集》第21卷第262页)。在伦理学上,认为人的真正的使命就是从事合理的、合乎道德的、自由的活动。美学上,认为艺术是人类创造积极性的最明显的表现之一。主要著作有《自然研究通信》(1845)、《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1843)、《致老友书》(1869)、《往事与随想》(1861)等。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