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评论》 近代王国维著。原载光绪三十年(1904)《教育丛刊》。全文共分“人生及美术之概观”、“红楼梦之精神”、“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红楼梦之伦理上之价值”和“余论”五章。通过对《红楼梦》的评论,较集中地阐发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美学观。认为人生即欲即痛苦。受叔本华悲观厌世哲学的影响,提出文艺的任务是“示此生活此苦痛”,“又示其解脱之道”。认为现实生活(人与自然、与社会)无不与欲相联系,而文艺则是“非实物”,与人无利害关系,“故美术之为物,欲者不观,观者不欲;而艺术之美所以优于自然之美者,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也”。《红楼梦》即一部“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的小说,是“宇宙之大著述”,是“彻头彻尾之悲剧”。它以“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的,故又可称为“悲剧中之悲剧”。从典型论的角度指出,“夫美术之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的,用考据办法“必规规焉求个人以实之”者是不懂艺术。此文用西方的美学观点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为小说研究拓宽了途径。收入《静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