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李大钊著。发表于1920年1月《新青年》第7卷第2号。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依据社会历史发展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着重从经济的变动考察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认为孔子的学说所以能支配中国人心二千余年,“不是他的学说本身有绝大的权威,永久不变的真理”,就“因他是中国大家族制度上的表层结构,因为经济上有他的基础”。指出:现在“时代变了”,“首先崩颓粉碎的就是大家族制度”,所以孔子主义“不能不跟着崩颓粉碎”。并申明:尊孔的信徒复古尊经,“断断不能抵住经济变动的势力来维持他那‘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威灵”。由此提出:“现代的经济组织,促起了劳工阶级的自觉,应合社会的新要求,就发生了‘劳工神圣’的新伦理,这也是新经济组织上必然发生的构造。”为批判封建传统伦理,推进“打倒孔家店”运动,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收入《李大钊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