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梵 D  i或Dar ana 佛教名词。指对事物的见解,可释为思想、观点、主张、主义等。《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五说“见”有四义:观视(观察境界)、决度(形成判断)、坚执(固执己见)、深入(深化认识)。分正见、邪见、恶见等。佛教泛用时,指“错误”的见解。分类很多:(1)有见和无见,也称常见和断见,属于五见中的“边见”。(2)“七见”,七种错误的见解:邪见(否认因果理论)、我见(认为有我)、常见(执着身心常住)、断见(执着身心断灭)、戒盗见(也称戒禁取见,奉持“错误”的戒律)、果盗见(把通过错误的行为得到的结果看成是正确的)、疑见(怀疑佛教“真理”)。(3)五见加上贪见、恚见、慢见、无明见、疑见,称“十种见”。(4)非佛教的“外道”见解有四见、六十二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