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1716—1797 清诗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进士。曾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知县。后辞官寓居南京小仓山随园。诗空灵、流利、新巧,但所写性情遭际多为士大夫闲情逸致。发展了“性灵说”,强调“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随园诗话》补遗卷一)。认为“性情者源也,词藻者流也”(《陶怡云诗序》)。无自得之性情,于诗之本者已失。主张诗要重个性,重有我,要见出作者的真性情。指出“仆以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即如温柔敦厚四字,亦不过诗教之一端,不必篇篇如是”(《再答李少鹤书》)。反对复古,认为“未必古人皆工,今人皆拙”(《答沈大宗伯论诗书》),主张“人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随园诗话》卷十)。以为诗如同人类一样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为诗人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后天为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从语言艺术的角度分析散文和骈文的关系,认为散和骈,即“奇”和“偶”,皆是自然的特点,两者应并存:“一奇一偶,天之道也。有教有骈,文之道也。”(《书茅氏八家文选》)。强调骈文和时文,都具有体现我国民族喜欢对称的审美心理,以及提高文学形式美的意义。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