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 558—638 唐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初仕陈、隋,入唐,历著作郎、秘书监等,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书法得王羲之七世孙僧暂永亲传,与欧阳询、褚遂良(596—658或659)、薛稷(649—713)并称唐初四大家。认为书法“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笔髓论·契妙》),其美妙来自天地之气、万物之象,通达性情,变化精微。其玄妙“必资于神遇”,其机巧必须以“心悟”,通过微妙的审美思维活动才能领略。强调书法的艺术构思:“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笔髓论·契妙》)。须集中精神,心澄气定,以求审美思维的积极活跃。强调“兴”即创作兴会的重要。“但先缓引兴,心逸自急也。仍接锋而取兴,兴尽则已”(《笔髓论·释草》)。兴会虽须淋漓高扬,但引发却须“心逸”,在松弛安和的心理状态下俟其自然趋于高潮。在书法的审美标准上,认为须求各种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有《书旨述》、《笔髓论》、《劝学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