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藉风流 清贺贻孙用语。指诗文内蕴和外现间的关系。《诗筏》:“所谓蕴藉风流者,惟风流乃见蕴藉耳。诗文不能风流,毕竟蕴藉不深。”“蕴藉”指诗文内容“滋味无穷”,即“厚”;“风流”指诗文形式变化多端,“神韵生动”。认为“诗以蕴藉为主”,“诗文之厚得之内养”,内养的对象即“神”和“气”:“所谓厚者,以其神厚也,气厚也,味厚也。”强调神和气是作诗的根本,“不可朽”的诗,其“神气生动”。认为由蕴藉可转至风流。蕴藉和风流有内外之别,蕴藉指内蕴,风流指外现,蕴藉须由风流现,蕴藉的深度取决于风流的程度,“善作诗者,能留不穷之意,蓄不竭之气,则几于化”。“意”和“气”属于蕴藉,“不穷”和“不竭”属于风流。前者的境界是“滋味无穷”,后者的境界是“神韵生动”;由“神韵生动”而使“滋味无穷”,则是最高境界,即“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