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论》 近代梁启超著。写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指出当时的中国国民“不知爱国”,面对“全国命脉,朝不保夕”的局面,而人民犹晏然以为与己无关。分析了中国国民缺乏爱国观念的根源则在封建君主视国家为私产,广大人民则处于奴隶地位,故“不敢”亦“不能”有爱国言行。据此得出结论:“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同时又提出以“联合”与“教育”作为爱国之途径:“一人之爱国心,其力甚微。合众人之爱国心,则其力甚大。此联合之所以为要也。”“空言爱国,无救于国。若思救之,必藉人才,此教育之所以为要也。”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认为爱国与保皇可一致不悖,反映出作者的妥协立场。收入《饮冰室合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