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 1895—1931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又名林彬。湖南湘乡永丰镇(今属双峰)人。生于上海。1913年至1917年进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求学。1918年同毛泽东等一起组织新民学会。同年6月去北京,筹办留法勤工俭学。1919年10月赴法。在法期间刻苦攻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1年秋被法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理论宣传工作。1922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9月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10月应聘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25年5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同年10月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会议,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27年3月回国,同年4月在党的“五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中央宣传部长,并代理党中央秘书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作斗争。1928年6月,在党的“六大”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观点。同年7月,被李立三斥为“右倾”,撤去政治局委员和宣传部长职务。1931年被捕,同年冬为广东军阀陈济棠杀害。他认为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指出“自柏拉图统御以来的哲学思想(人生哲学、社会哲学),显然为有产阶级的思想”,“马克斯(思)的唯物史观,显然为无产阶级的思想”(见1920年8—9月给毛泽东的信)。强调不论研究什么学问,“宜先把唯理观与唯物观分个清楚,才不致堕入迷阵”。明确提出新民学会的宗旨是:用俄国式的方法改造中国与世界。指出要实现中国的改造,必“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讲授《社会进化史》,指出每个时代的变化,“都直接为生产方法的变迁所引起”,而各种意识形态,均由物质生产决定,一切革命的根源都基于经济上的矛盾,生产的发展趋势必然使资本主义制度破灭,于是“人类的历史”“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前进”。著作编为《蔡和森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