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 Antonio Gramsci1891—1937 意大利共产党、“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1911年进都灵大学。1912年开始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1913年加入意大利社会党。后在《人民呼声报》、《前进》报当编辑。俄国十月革命后,创办“道德生活俱乐部”。1919年创办《新秩序》周刊。曾领导1920年4月和9月都灵工人两次政治性总罢工。1921年退出社会党,另组意大利共产党,1924年创办《团结报》,任意共总书记。1926年被捕。病卒于狱中。哲学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作“实践哲学”、“实践一元论”。指出,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一元论”即“与某种有组织的(历史化的)‘物质’、人所变革的自然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具体的意义上的人的活动(历史-精神)”(《狱中札记》)。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与神秘辩证法相对立的,不能称唯物辩证法,只能称“合理辩证法”。提出“群众信奉或不信奉一种意识形态是对思维方式的合理性或真实性的真正的批判的检验”(同上)。在历史领域,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反对机械论和宿命论,认为在“上层建筑各方面,社会阶级注意到他们的地位和机会,并能改变他们所意识到的社会条件,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谈不到基础的明确的‘首要性’”。“上层建筑的充满矛盾的、不平衡的而又复杂的总体,是社会生产总体的反映。”(同上)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革命主体的主观条件”。提出“意识形态主导权”思想,强调意识形态在社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并把社会主义革命看做一种与意识形态的转变密切联系的过程。突出人在哲学中的地位,认为“什么是人,这是哲学的第一个主要问题”。反对机械照搬别国的经验,提出中西欧各国的革命应取一种不同于俄国革命的策略。美学上批判了以克罗齐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美学观和纯艺术的主张,论述了文艺同社会现实的辩证关系以及文艺的起源和本质。其理论在西方影响很大,被“欧洲共产主义”称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正统的继承者”。苏联和东欧的理论家认为葛兰西是犯有某些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者。主要著作有《狱中札记》(1947)、《狱中信简》(1947)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