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英国经验派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英国经验派 British empirists 英国近代哲学在认识论上的一个派别。主要代表为16—17世纪唯物主义经验论者F.培根、霍布斯、洛克和自然神论者托兰德等,以及18世纪唯心主义经验论者贝克莱、休谟等。F.培根提出一切知识首先都应求之于感官的直观经验。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承认“神圣的启示”真理。洛克系统地批判天赋观念论,认为人心犹如一块“白板”,在它之上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或观念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而且最后来源于经验,把经验区分为感觉与反省两种。认为由心灵活动所产生的观念也是知识来源之一。区分“直观的知识”和“证明的知识”,认为前者是单凭直接觉察观念之间存在一致或不一致关系就可获得,后者是数学几何学的知识,都是从直观自明的公理推论出来的;这两种知识都只与观念有关,而与经验无关。唯物的经验派肯定感觉经验是对外部事物的反映,但他们并不完全坚持反映论。霍布斯认为颜色、声音、滋味等感觉与外物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感觉的内容并非是对外部对象的反映。洛克认为第二性的质的观念与外物根本不相似,它们并不是外物的“映象”,只有一种“对应”的关系。经验派虽然重视感觉经验,但并不完全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培根反对狭隘的经验论,认为感觉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单凭感觉不能把握事物的“形式”或规律,主张感觉经验必须与理性结合起来,成为近代经验归纳法的开创者。霍布斯重视理性认识的作用,强调理性演绎法。认为理性可以从经验材料中取得普遍原则,推论出各种特殊的结论,由此引导出他的全部哲学体系。但他把理性推理活动看成仅仅是一种“计算”,即概念的“加和减”。洛克认为理智的活动是把感觉和反省得来的简单观念加以结合和分离,由此形成的抽象的一般概念只是代表许多个别事物的相似点,没有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认为经验科学知识只能提供程度不同的或然性。只有那些仅与观念有关的直观自明的知识和依此推论出的知识,如数学、几何学知识才具有普遍必然性和确实性。经验派一般主张客观的真理标准。F.培根认为知识的真理性标准是客观实践。洛克认为真理是指观念同其所表示的事物相符合。但他又认为直观自明知识的普遍命题,其真理的判断只在命题中的观念是否融合贯通。近代英国唯心主义经验派创始者贝克莱承认知识起源于感觉,但否认感觉的客观来源。认为感觉观念既不以外物为其产生的原因,也不是外物的反映,反之,事物却是观念的集合。观念或是由人心随意唤起,或是由上帝印入人心之中。观念只能存在于感知者心中。事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认为抽象的一般概念是根本不存在的,据此否定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休谟认为人所能感知的只是感觉印象,此外没有什么东西存在,拒绝回答感觉产生的原因。提出所谓“无意义”的问题,认为感觉即是唯一的存在,哲学上的一切概念和原理都要以它为最高的评判。一个名词如果不能还原为感觉就被认为是“形而上学”、“无意义”的虚构。认为存在着两种知识:一种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从经验现象中取得,它建立在因果关系上,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另一种是关于“观念的关系”的知识,如数学知识,具有直观的或自明的确实性,仅从理性活动就可获得,不必依靠经验。19世纪和20世纪英国经验派,继续沿着贝克莱和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路线发展。主要代表有实证主义者J.S.穆勒和斯宾塞。他们片面强调感觉经验的作用与确实性,把知识局限于经验现象范围之内。提出“反形而上学”的口号,拒绝研究经验之外的客观实在。他们认为逻辑形式和数学命题都是在经验中被发现和证实真实性的。但斯宾塞认为逻辑形式虽来自经验,但并非个人经验的产物,而是世代人类遗传下来的经验积累的结果,就个人而言它是先天固有的,就人类而言是后天获得的。J.S.穆勒把归纳法定义为“发现和证明”一般命题的活动。提出“实验研究方法”的经验归纳法。20世纪英国现代经验派的主要代表有新实在论者摩尔、逻辑原子论者罗素、逻辑实证论者艾耶尔等。罗素和艾耶尔继承休谟、J.S.穆勒的经验论路线,仍主张知识的基础是经验,反对“形而上学”。艾耶尔把全部知识的命题分为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认为前者是或然的,其真假由经验证实;后者是必然的,其真假由所涉及的符号制定,与经验无关。凡是不属于这两类的命题都是“无意义”的,应加以排斥。罗素把经验命题分为原子命题和分子命题,原子命题是全部知识的基础。证实原则是命题有无意义的标准,通过逻辑分析把科学的各种命题“还原”为原子命题,判定其意义。逻辑分析和经验证实的结合是逻辑经验论的主要内容。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