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朗格 Susanne Langer1895—1981 哲学家、美学家,符号论美学的重要代表之一。生于纽约,父母系德国人。从小在美国接受教育并获哲学、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哈佛、哥伦比亚、纽约等大学哲学、文学教授。哲学上发展了卡西勒的符号论,进一步区分了记号与符号的本质,认为记号是广泛存在于有机领域的,而符号则只出现于人的认识之中,它可以传授某种意味或内在含义;记号与所指相应,而符号则是人类精神所独具的能力。美学上认为语言是典型的推理符号体系,是人类藉以思维、交流、认识世界的工具;但语言无法表达体现内在生命运动的人类情感,只能由表现性符号体系——艺术符号来完成。认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生活的一种表象符号形式。反对自我表现说和艺术是非理性的产物的说法,提出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虚象”说和“直觉”说。认为艺术抽象不同于科学抽象,艺术抽象是形成情感符号的前提,是一种制造虚象或幻象的过程。艺术直觉是借助符号对人类情感的直接判断或顿悟,主要依靠想像,它是艺术产生的根源。提出“生命形式”概念作为符号论的基础。认为在特定意义上生命就是人的感觉力;情感是一种强化、集中的生命。艺术符号的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征是有机统一性、运动性、节奏性和生长性。其符号论美学的基本思想对现代西方美学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著作有《哲学素描》(1930)、《哲学新解》(1942)、《情感和形式》(1953)、《艺术问题》(1957)、《思想:论人的感情》(2卷,1967、1973)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