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 五四时期刊物。月刊。为新潮社主办。1919年1月1日创刊于北京。由罗家伦、傅斯年等人创办,主要编辑先后有傅斯年、罗家伦、周作人、毛子水、顾颉刚、陈达材、孙伏园等。李大钊和鲁迅也曾为它写稿,给予支持。它以在中国实行“文艺复兴”为宗旨,主张“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于现世的科学思想;去主观的武断思想,进于客观的怀疑思想;为未来社会之人,不为现在社会之人;造成战胜社会之人格,不为社会所战胜之人格”(《新潮发刊旨趣书》)。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和士大夫文学,要求进行“文学革命”,“伦理革命”。指出纲常名教是君主为了“愚民”和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制定出来的,而“名分”是“愚民”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要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主专制制度。认为道德应随时代而改变,主张用新的道德标准替代昔日之“忠义孝弟”等,批判扼杀个性发展的封建伦理观。提倡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在新文化运动中有广泛的影响,但不少文章有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倾向。“五四”运动后,逐渐成为实用主义和各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论坛。共出12期,1922年停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