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伪经考》 近代康有为撰。清光绪十七年(1891)成书刊行。系作者主张托古改制的重要著作之一。继承并发展廖平《今古学考》的论点,佐以历史考证,对史载传说进行纠谬、辨伪。断定东汉以来的古文经学多出自刘歆伪造。认为“始作伪,乱圣制者,自刘歆;布行伪经,篡孔统者,成于郑玄”。因其“乱圣制”,“篡孔统”故为“伪经”。指出刘歆“饰经佐篡”,制造伪经助王莽篡夺西汉政权,故其学只是新莽一朝之学,为“新学”。后人不辨其伪,“咸奉伪经为圣法,诵读尊信,奉持施行,违者以非圣无法论,亦无一人敢违者”(《新学伪经考》序录)。自称“不量棉薄,摧廓伪说”,欲以“起亡经”,“翼圣制”为己任。该书承袭“龚魏”今文经学之传统,考辨真经,断以己意,阐发六经之“微言大义”,为变法维新制造舆论。戊戌变法时期,曾有一定的影响。书中考辨古经,虽有创见,但亦多武断。初刊后,各地翻刻颇多。清朝廷曾两度下令禁行。1917年重刻出版,更名《伪经考》。1931年北平文化学社出版标点本,复改今名。另有1956年古籍出版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