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业儒臣后论》 明李贽著。为宣传其“人必有私”及功利主义伦理观的代表作。认为“自私”出于人的天性,“私心”符合道德,论证农夫、工匠、学者等如无“私心”,则土地、工具、学业都将荒废。批评董仲舒“正谊明道”而不计功利的主张,强调“夫欲正义,是利之也。若不谋利,不正可矣。吾道苟明,则吾之功毕矣;若不计功,道又何时而可明也?”以功利、有为作为道德评价的准绳,并以此评论历代君主。其功利主义的见解,是对儒家传统的“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与不当为”(《二程遗书》卷十七),“才说着利,必害于义”(《朱子语类》卷五十一)的道义论的否定。收入《藏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