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 梵 Rūpa 佛教用语。指一切能变坏,并有质碍的事物。《大乘义章》二:“质碍名色。”《俱舍论》卷一:“变碍故名为色。”(1)“五蕴”之一,称“色蕴”,或与“心法”相对,又称色法。泛指由地、水、火、风“四大”所造成的一切事物。包括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声、香、味、触)以及无表色(一种精神现象)。(2)“六境”、“十二处”、“十八界”之一,称“色境”。专指“眼”所识别的对象言。此种色分为多种。《大乘五蕴论》分为三类:显色,指颜色明暗等,为“实色”;形色,即长短、方圆等,为“假色”;表色,指人体伸屈坐卧等活动,亦为“假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