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艺舟双楫》 亦名《书镜》。清康有为著。六卷。成书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前后,清包世臣曾作《艺舟双楫》,康有为认为当时“多言金石,寡论书者。惟泾县包氏,釽之扬之。今则孳之衍之”(《叙目》),故名。共二十七章,另有叙目一篇。为纠正书坛由帖学造成的萎靡之风,主张去陈言,抛旧习,另辟新径。因而以“变”立论,指出“变者,天也”,“书学与法治,势变略同”。但认为“变”并非创新,而是“以古为法”。认为唐以来书法矫作刻板,缺乏生气,难以产生美感。推重魏碑“盖承汉之余,古意未变,质实厚重,宕逸神秀”,具有质朴、神犷之美,主张以此来改变当时追求精致刻板的美学趣味,促使书坛革新。指出魏碑有“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该书影响极广,短期内连印18次,戊戌变法失败后曾毁版,1936年世界书局收入“艺林名著丛刊”,今有上海书画出版社注本。 |